2019/08/26

Dynaudio Xeo 20 入手開箱及調校心得

  Xeo 20 送貨到府,從進門到安裝好。
開箱了,第一層看到配件盒

無線連接 Hub (前面)

無線連接 Hub (背面)

找時間再來測試Hub ,聽聽它和藍芽的差異

喇叭拿出來先放到電視櫃,高音單體保護片尚未拆下


取下高音單體保護蓋後的近照

喇叭下半部DYNAUDIO 是遙控訊號接收的位置,有兩個小燈號表示各種狀態,詳細燈號狀態說明可以上官網下載手冊電子檔
最重要的遙控,最重要的是 ON OFF 音量及藍芽這幾個按鈕
沒什麼用處的說明書及首次設置,送貨員已經先把我教會了


安裝好,在液晶電視兩旁,家裡沒有專屬音響空間,只能放在客廳的矮電視櫃,畢竟是全家人一起看影片及聽音樂的器材。。擺定位後還是把網罩裝上,它的網罩是磁吸式,所以在單體上的木箱上沒有打任何洞,只是吸附在上面。

開機第一個使用iPhone 8 Plus 藍芽連接後播放。我沒有任何喜悅之色,家人都主動問我怎麼了?不開心?我連忙解釋,可能沒有Run 開,聲音和在店家試聽的差佷多,試播的曲子都一樣啊?。我也知道新的要煲一陣子,但也沒差這麼多,第一個直覺是好悶,會不會是直接放在櫃子上的關係?

  把之前的喇叭用的銅製角錐墊上,感覺好一點點,但還是悶。想了一下,記得它有三種模式,看了一下背面。嗯!設在 Corner mode, 改成 Wall mode好多了。再往前擺幾公分,兩邊向內微調個角度,又再好一些。網罩拿掉也可以提升聲音清晰度。

  繼續煲吧!和家人看個片子,嗯!刀劍互砍金屬碰撞聲很明顯。低頻有衝擊感。再把各種中西流行樂聽一遍,就這樣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沒有間斷。似乎漸入佳境,再重複聽一遍去試聽時的曲子,好多了。

  入手第一天結論:有待觀察,還沒有有長時間大音量Run 開。另外幾個大問題是擺放高度太低及離牆太近和去店家試聽時離牆超過一公尺差異很大。

        第二天請在家的家人播放一整天的音樂,再加看一部"獵殺U571"好好的運動一下低音單體。晚上回家聽起音樂開始有感了。音場較開闊了,聲音也沒那麼悶了。接下來等一週後再來比較是否有進步,也來比較一下有線輸入訊源是否音質更佳?

        第三天再長時間播放各種音樂。最重要的是試了有線輸入,拿了一條訊號線接上喇叭而不是Hub (Connector) 。播放試聽的曲子,嗯!差別實在太小了,我還是覺得使用藍芽最方便。至於送的Hub 真的一點都不想用,又多佔用一個電源插孔。電視櫃上又多了一件小黑盒,不優!

       第四天再用foobar2000 播放軟體在筆電上用藍芽連接播放。播的可是CD直接轉出來的無損WAV格式,發現音質和MP3幾乎沒什麼差別。這下急了,心想是那裡出問題。改用同一首YouTube 上李雲迪演奏的李斯特"鐘"。比對iPhone 8 Plus 藍芽連接播放。天啊!筆電的藍芽也太差了,高音一大截都不見了,而且偶而會斷訊。看來iPhone 8 Plus的藍芽傳輸比較強大。

高度不夠,角錐下面再加上五本"音響論壇",聲音的高度再提高一點。不用再刻意壓低身子聽音樂。

       第八天小結:老實說目前仍算是在燒機階段,假日外出遊玩也沒太多時間操它。平日下班晚間也不敢開太大聲。樓下鄰居會抗議,用Dynaudio 的 APP 測量音量分貝最大只有 72 db。單純只是用音樂細火慢燉。但已經可以聽出它的個性,基本上和我之前的舊喇叭比起來,它的音色較中性,沒有太多的調味感。加上個人聽的音樂類型很雜,這種中性的個性可以通吃。中高音很乾淨,俐落。低音足以讓樓下上來抗議,接下來只剩細部調校角度,讓它定位感更佳,音場開闊。未來會在電源穩定性上提升,高度提高。有閒錢及閒時間再來提升訊源。室內吸音擴散加強處理了。這陣子先享受音樂先,先不去搞音響。畢竟聽音樂才是目的,不是嗎?

後續:
  • 2019/09/05 基本從入手到現在每天左右兩個喇叭都是插上電源的,今晚回家音樂一播就覺得怪怪的,怎麼都只有右邊主喇叭有聲音。耳朵靠到沒聲音的右邊一聽真的沒聲音。最後重插主喇叭的電源解決了,嚇我一跳,希望這種狀況不要常發生。
  • 2019/09/16 入手已經二十天,以平均每天三小時中等音量來算也已Run in 60小時以上。聽各類型音樂,看影片都有,聲音已經漸漸穩度。沒有太大變化。也試著將喇叭 toe in 角度做點調整比較,感覺樂器及演唱者的定位沒有太大的變化,但音場的開闊度有些微的差異。我的聆聽距離大約是2.6公尺,屬於近距聆聽的類型。喇叭底下再加一本音響雜誌墊高,也試了將離牆的距離試著再回推到近牆十公分,沒有比較好,中高音變差了,最後再調回原先的位置。
  • 2019/09/20 這三天在家每天Run in 平均每天六小時以上。把家裡的一堆舊CD 唱片都拿出來轉成wav ,用筆電播放。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古典音樂的唱片音量都特別小,都要調高音量三格才會有應有的水平。鋼琴演奏才會有重量感及晶瑩的音色,實在美極了。但一直心中有一個疑問,在播大編制古典樂時總覺得音場不夠深也不夠開闊且空間感少了點。最後只好接上訊號線,不再用藍芽無線。找出慕特小提琴大碟和克萊巴的貝多芬五,七號交響曲來試。好多了,心中的疑問解開了。一切都是訊源品質不夠好的問題,Xeo 20 的極限還沒有到。只是簡單用筆記型電腦的耳機輸出配上一條500元的訊號線,就有明顯的差異。
  • 2019/09/24 再度拿出克萊的貝多芬五,七號交響曲CD 轉出wav 無損檔案來,用筆電的foobar播放,這次先試著接訊號線從筆電的耳機孔輸出給Xeo 20喇叭。播出來的聲音真感動,各個樂器的分離度及前後深度都明顯分得出來。所謂的寬,鬆,深的表現都出來了。少了緊及壓迫感,以後可以多這一類的大編制樂曲了。前一套系統每次聽這類的曲子,總覺得很有壓迫感,也很累。
  • 2019/09/29 Xeo 20 真的是訊源的照妖鏡。怎麼說呢?我將一台Acer 舊筆電找出來當訊源,想說接上訊號線播放,一來可來可以廢物利用,二來可以提升音質。那知一接上去一播全家人都覺得這音質實在差到懷疑人生。再用家中另一台一個月前才買的新筆電用藍芽播放來比較。發現Acer舊筆電的耳機孔輸出實在爛到一個爆炸,真不知道是音效卡爛還是耳機輸出太爛。
  • 2019/10/18 Xeo 20入手也快兩個月了。開始想要從有線音源下手來提升。因為run 了這麼久了,改用有線訊源或是DAC 應該很有效果。同事介紹Khadas Tone Board這款,台灣只能透過淘寶買。
  • 看了更高一階的 Focus XD 系列規格才想起我自己的懷疑有道理。因為Dyaudio 的喇叭不好推,看看Xeo 20 內建的擴大機只有65W再比比Focus XD 的150W我心中就有底了。因為產品的價格區隔及定位。Xeo 不得不在擴力機W數中用了個有點保守的規格。否則以Dyaudio 的單體目前個人覺得沒有完全發揮實力。
  • 入手四個月,每天聽音樂平均三個小時。至少有五百小時的使用,感覺聲音已經穩定。平時各種音樂都聽,也上網看影片。之前也曾借同事的 SMSL SU-8 這台不到萬元的小 DAC回來試聽,確實在音場及細節有細微的改進。但我還是不想在短期人投入這類產品,等再一陣子再來考慮好一點的產品,且要是很有感的改善的才行。
  • 2020/01/13 家人突發奇想,建議我將舊喇叭拿出來當Xeo20的架子,可以至少將它墊高30公分。現在變成下圖的樣子,聲音表現直接再升級,立馬又更有空間感,喇叭接近消失。再搭配離牆距離的調整及Toe in 角度變化,真的很滿意。


2022/10/19 最後這對喇叭放在書房電腦桌上,以近場聆聽的方式使用。現在也接上Chord DAC Qutest,聲音又更上一層。有興趣可以參考其它篇Chord DAC文章。

2019/08/25

Dynaudio Xeo 20 試聽心得

  最近家裡舊音響重新拿出來擺上,準備好好重溫音樂的美好,竟然發現真空管擴大機壞了,喇叭也有一邊的低音單體沒聲音。只好積極到處找商家試聽,也去了台北音響展逛逛。十幾年沒有再接觸音響器材,發現以前的老品牌仍在,喜歡的還是那幾家 Elac , Dynaudio, Monitor Audio, Harbeth, B&W .... 。但買的起的也只是書架型的入門型。再加上不想再把客聽搞的一堆線材雜亂無章,看來只能往主動式喇叭下手,這方面最積極的廠商就屬Dynaudio 。在預算範圍及空間大小的考量下Xeo 20 是最適合。

  試聽三次真的很方便,帶著我的iPhone 8 Plus 使用藍芽就可以試聽 ,當然也請商家提供接 CD Player + DAC 。就方便性來看,可以同時滿足家人對播放方便性及不想看到客廳多了一堆線材的需求。再加上沒有專屬音響室,只能擺放在客廳電視櫃,簡單真的佔了很大的考量因素。

  個人是音樂雜食主義者,古典/爵士/流行/國樂都聽。古典音樂以鋼琴/小提琴/吉他三種樂器音樂為主,最大編制屬協奏曲要求最高。少聽交響樂這類大編制的作品。以這些需求來試聽之下,Xeo 20 是可以全面性滿足,但音樂性要像Harbeth 這類迷人是有些微不足。但考量Harbeth 在預算及搭配擴大機的難度下,Xeo 算是很不錯的選擇。就音場深度, 定位及動態,高低音表現都算滿意。以十萬元以下的預算若要找擴大機加喇叭和一堆線材再加CD Player 應該很難有如此水準的表現。下週即將入手一對,應該很快可以分享使用及調校心得給大家,敬請期待。

       Acoustic Energy 500 這對喇叭也在考量選項,最後因為低音較Xeo 20不足,不再考慮,但個人認為它的音樂性不錯。搭配有無線訊源的擴大機,也是很簡單的組合。另外一個主動式喇叭的選項是KEF LS50,自己試聽後覺得實在不合胃口,音響性及音樂性還有外型都不愛。以上總結試聽心得就是,帶自己常聽的音樂去聽最準。

  2019 台北音響展觀展回憶一下幾間印象深刻的展間


  • Harbeth : SHL5 (Super HL5) 一行三人都聽的如痴如醉,流行男女聲,Jazz 及古典各類型音樂都播,每一個類型都滿滿的音樂性。有錢該組一套。
  • MAGICO M2 喇叭: 在711 Stereo Amplifier 推動之下,在黑膠唱盤播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伊藤榮麻 ito ema ito ema 演奏) ,鋼琴音色美到不行,我還特別問展示人員這唱片是誰演奏的。此展最感動的一間。
  • 耳機:sennheiser 820 耳機搭配自家820耳機擴大機。非常的寬鬆自然,一改我對sennheiser 的印象。當天也試聽STAX 009 ,自己多年前已是STAX 用家,對820 音色感到驚豔。



     

2019/06/30

iPhone 8 Plus 與 iPhone XR 的選擇

  自己已經使用iPhone 8 Plus 一年兩個月,最近家人要換手機,建議由Android 換到iPhone 。但問題是要選iPhone 8 Plus 還是iPhone X 系列?以下是選擇的考量點:


  • 她是女性,手小,不喜歡Touch ID 那種操控方式
  • 又喜歡大螢幕
  • 價格無法接受3萬元以上的手機
  • 拍照效果要好
  • 手機可以用很多年,以往的經驗都是四年以上
最後到店家實機把玩,查了網路上的災情回報,決定入手iPhone XR。使用一天半很滿意,沒有她以為由Android 轉換到iPhone要花很多時間。電力持久度也佳。自己也交互比較了兩支手機發現 XR 比 8 Plus 有以下幾項個人認定的優點:
  • 喇叭聲音較佳,特別是高音,且沒有悶在手機裡的感覺
  • 拍照:HDR 效果及顯色較佳。HDR 真的是比8 Plus 強多了, 因為我們常一起出去玩。會在同一地點拍相同的照片,一比高下立判。
  • 速度較快,因為CPU 較新較快
  • 沒有 Touch ID 其實也很容易適應
  • 重量較輕,女性較適合
至於我的iPhone 8 Plus,我還是會再用上三年,因為我需要雙鏡頭,一遠一近。這一點是比XR 唯一強的地方,我對拍照只有一個焦段無法接受,真的不方便,也許那一天會換三鏡頭。

以上經驗供大家換機參考


2019/05/05

斷食一天輕而易舉

  個人進行斷食已經不是第一次,之前最高紀錄超過四十八小時,今天只斷時一天,感覺是輕而易舉,過程沒有什麼困難。從昨晚之後到現在晚上十一點三十分已超過二十四小時。整天完全沒進食,只有喝點白開水,晚間又在白開水中加點玫瑰塩。過程是會有點飢餓感,但還不致於餓到受不了,晚間八點多又去公園拉了十四下單槓。除此之外,整天基本上都是在所謂的省電模式,沒有去做任何激烈活動。中午睡了超過二小時的午覺。所以只要減少活動量,斷食一天是很容易的,特別是在假日,若是在上班日,依據之前的經驗真的是有點難受。

  天氣也是一個影響斷食過程的因素,上次四十八小時斷食遇到上班日且氣溫在二十度以下,很明顯熱量消耗大,很不好受,飢餓感也特別強。不過那次有搭配黑咖啡,這次一天單純一點只喝白開水。

  每次斷食過程除了飢餓感之外,最明顯的是口水的分泌,還有其氣味的改變。若口水漸漸變甘甜,恭喜你,成效不錯。另外也容易生痰,我覺得那是身體在排除廢棄物。

       想要試試斷食的人建議先斷一餐開始,最好先斷晚餐。能習慣晚餐不吃就可以讓身體有整晚的時間充份休息。至於要不要一天只吃一餐,就像劉乂鳴醫師那樣請自行評估或尋求醫師建議。特別是已有重大疾病如糖尿病或容易低血糖的人。除了斷食以上其實慢跑也是另一種改善健康的方式。個人未來除了運動以外,應該會每個月固定斷食一兩天,讓身體大掃除一下。

FXCM 外匯保證金交易十一個月心得

  2018年11月我正式在FXCM開立外匯帳號,這半年來有驚無險的活下來了。從一開始的300美元資金跌到剩不到200美元,又回到270美元,再跌到170美元。現在終於回到本金300美元之上了,目前努力往600美元邁進。總算用半年時間沒賠錢,但賠到時間,賺到經驗。只能說我的交易勝率很高,但一賠都是大賠,所以來來回回,但至少是活下來了。

  回想起來,其實操作方法和股票及期貨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個人永遠都是那一招,尋找壓力及支撐點。再搭配停損及停利就可以活下來,不會把本錢都賠光。至於貨幣市場的經濟面分析,真的不會。比較偏重在技術面,多半是看H1/H4/D這三個線圖。外匯的好處就是掛好單,設好停損就可以,不會影響上班及睡眠。成交了看看手機訊息通知,方向對了也賺一小波之後考慮一下調整停利點,若出現大波段行情就可以安心。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方法及策略。另外一個重點是順勢,趨勢在那一方就將停損設大一點,避免短期震盪就被洗掉。做短線當沖之外,最大獲利來源其實是順勢操作賺來的。

        半年來也看過幾本外匯投資的書,個人覺得許強寫的"外匯操作實戰技巧與心法"最值得一看,特別是那些已經有投資金融商品經驗的人,後半段特別針對交易心理有深入說明。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若自己的勝率仍然高,只要能穩定獲利,半年後再來考慮加大資金。

  • 2019/05/15 帳戶突破 600美金。
  • 2019/05/30 帳戶突破 800美金。
  • 2019/05/31 帳戶突破 1100美金。這半個月來一路認定中美貿易戰導致全球股市走跌,趨勢轉空,賣USD/JPD , US30, GER30,才會有這個成果。
  • 2019/07/23 帳戶突破 1200美金。老實說這快兩個月以來沒什麼進展,沒有繼續賺到趨勢財。   
  • 2019/10/05 帳戶突破 1400 美金。這波本來跌到1000美金,但因為操作US30 及GER30 又賺回來了。下個月就滿一年,不管是操作外匯或指數。這一年來我都活下來了,有多有空,獲利上上下下也一路向前進。表示有一定的判斷準度及資金控管才活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