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
華碩 ASUS USB 外接式光碟機 電力問題
買了一台 ASUS SDR-08B1-U 外接式薄型光碟機,因為我的微星筆電 MSI GS60 沒有光碟機,想要重裝Windows 10 沒有光碟機。這台光碟機接在 acer 宏碁筆電可以用,但在微星卻不行,仔細看了下手冊才發現有些筆電的USB 供電量較不足,結果YCable 的兩個USB 的接頭都接在筆電上仍然不夠,手冊上說要利用USB 延長線,真的是很累,看來想法子裝一個USB 安裝碟來開機可能比較實際。
2015/01/11
MacBook Pro , MSI GS60, acer VN7-591G-70GH 筆電的比較
最近工作上要常用筆電,因為常帶來帶去,想買台輕薄又高效能的筆電。自己知道工作上會開虛擬機器,執行JVM/Eclipse及SQL Server。記憶體至少要 8GB,CPU 要求 i7 。能有SSD 128GB 才能加快 Disk I/O。比來比去只有 Apple MacBook Pro 15吋及 MSI GS60 15吋這兩款符合。MacBook Pro 效能及螢幕畫質都滿分。只有價格太高買不下手,退而求其次MSI GS60 螢幕畫質較差,SSD 要再加一顆128GB 才能與 MacBook 平起平坐,但價格親民多了。且保固二年,有狀況也比較放心。
唯一能讓我再考慮蘋果的原因就是可以利用BootCAMP裝Windows 雙重開機,一魚兩吃真的是很棒,再加上全鋁合金機身實在太有質感太吸引人了。第二次帶老婆去看,她竟然推我買MacBook Pro ,真的是不知民間疾苦,$$$真的是有錢真好!可是它的保固竟然只有一年,天啊!萬一一年後有問題,維修費可不得了啊!真是有錢人才得起蘋果。
自己走了一趙賣場,針對螢幕畫質這點要求問了銷售人員,他竟然說高解晰度代表畫質比較好,真是聽不下去,對我來說畫質好表示顯色能加佳且正確,絶對不是什麼3K/4K解晰度之類的。蘋果筆電的畫質當然是有目共睹沒什麼好爭的,這也是貴的因素之一啊。
後來再看上一款acer VN7-591G-70GH 這款新筆電,規格符合所需且SSD配到256GB,顯卡GTX 860M 4GB RAM,重量:2.4KG,雖然重了點,但在15吋筆電中算得上是輕的,且價格比MSI GS60有競力。最近神腦也在促銷,加送500GB 行動硬碟,個人覺值得列入考慮,再加上它真的衝著MSI GS60來的,想在電競筆電市場分杯羮。
產品真的沒有十全十美,等一個半月後再來看市場上還會不會有重大變化。
2015/01/30更新: MSI GS60 RAM 16GB, 128GB SDD+1T HDD 這規格的調整完全滿足我的需求。已經變成第一順位的選擇了。
因為工作需求帶著筆電到處走動,現在手上的14吋筆電雖然只有2.1公斤。但上下班坐捷運一個小時真的挺累的。宏碁那款VN7-591G-70GH 重量2.4公斤確定出局了.
工作上常做簡報,發現許多筆電都配VGA輸出接頭,要再額外買轉接線。這點不知道輕薄型電競筆電如何處理?要確認後再決定。MacBook Pro 這方便沒有問題,因為同事有這款。
2015/02/07 更新 :又找到一款符合的HP OMEN 15 ,重量只有2.13公斤,值得列入備選。可惜在PC HOME找不到這款,香港有賣啊?!
2015/02/08 MSI GS60 2PC 實機體驗心得:趁假日陪家人逛街順道去光華新天地體驗了一下,霧面螢幕符合需求,因為在辦公室光線不一定到處都可以任你調整,有時開會地點光線角度不太對就得調來調去,它可以免除這個困擾,另一點是鍵盤觸感及力道,真的是我試過的筆電中最棒的。本想請店員試一下Dynaudio 喇叭的效果,考慮現場較吵雜及用筆電喇叭放音樂的可能性太低而做罷,但耳機輸出端子有鍍金這點真的很可取,本人是音響迷,深知端子氧化對聲音輸出品質影響真的很明顯。這台如果在螢幕面板及顯色的畫質上更精進我想真的是台很完美的機子。
我的真很想建議MSI 出一台去掉Nvidia 顯卡及風扇的15吋輕薄商務機,價格壓低到四萬以下一定會很有競爭力,因為市面上的商務機規格及輕薄度真的很差,而且價格一點都不實惠。對商務人員來說獨立顯卡根本是多餘的,又耗電又增加成本及重量。
2015/02/11 華碩發表新機 ASUS Zenbook Pro UX501,也是15吋輕薄型筆電。擺明是衝著 MSI GS60 來的。我個人認為這款對我的亮點在螢幕畫質 72%廣色域(4K解晰度),重量只有2.06公斤也是有看頭。可以選 SSD 512GB配置,看起來一定會價格不菲。持續追踪中...
2015/03/07 華碩 UX501 大陸方面已有消息出來了,配置的顯卡也確認了。如果螢幕的畫質好,可能MSI GS60 會變成第二順位的選擇了。
2015/03/08 微星 MSI GS60 又有改款了,GS60 2QD(Ghost 4K)-446TW
GTX965M-2G獨顯∥128G SSD+1TB混碟支援Super RAID技術∥頂級4K UHD面板。這樣的規格有點超過我的要求,我寧可它的螢幕是1080P的解晰度就好,但給我IPS 及廣色域的規格。看來只能找嘉義胖哥客製筆電了!
2015/03/09 Apple 可能在3/9 發表 Apple Watch 之外也發表新款 MacBook Pro嗎 ? 個人是很希望會有這樣的結果,但可能性不高!
2015/03/15 已經確認 ASUS UX501 不會是我的菜,所以確認要買 MSI GS60 2QD 446TW,但這台官方規格中的4K螢幕是問題,決定找胖哥客製化成1920x1080的螢幕,配256GB SSD, 去掉1T HDD.這樣一來就能兼顧效能及輕簿.
2015/03/26 終於入手 MSI GS60 2QD ,4K 螢幕換成霧面 IPS Full HD 1920x1080, 其餘不變。
DYNAUDIO 喇叭聲音確實不錯,沒有一般筆電聲音悶在裡面的感覺,steelseries 鍵盤有點軟Q, 還在適應中。IPS 螢幕個人覺得換對了, 現在才發現原來這麼多照片的顏色在別的螢幕中都看不見或是層次少掉了。接下來要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它,順便把鍵盤彩色背光關掉,實在太閃光了。低調一點才好。真的不是拿來玩遊戲的。
2015/03/27 使用第一天,不敢背送的背包出門,但塞在保護包中放入單肩背包中也可帶出門上班。有了SSD 開機當然快了,一般Office 軟體當然是游刃有餘,接下來的重點是開VM 跑Linux / Windows 再加上 MS SQL Server 等才能看出它的能耐。工作中就是需要這樣的使用,才需要買此等配備。
唯一能讓我再考慮蘋果的原因就是可以利用BootCAMP裝Windows 雙重開機,一魚兩吃真的是很棒,再加上全鋁合金機身實在太有質感太吸引人了。第二次帶老婆去看,她竟然推我買MacBook Pro ,真的是不知民間疾苦,$$$真的是有錢真好!可是它的保固竟然只有一年,天啊!萬一一年後有問題,維修費可不得了啊!真是有錢人才得起蘋果。
自己走了一趙賣場,針對螢幕畫質這點要求問了銷售人員,他竟然說高解晰度代表畫質比較好,真是聽不下去,對我來說畫質好表示顯色能加佳且正確,絶對不是什麼3K/4K解晰度之類的。蘋果筆電的畫質當然是有目共睹沒什麼好爭的,這也是貴的因素之一啊。
後來再看上一款acer VN7-591G-70GH 這款新筆電,規格符合所需且SSD配到256GB,顯卡GTX 860M 4GB RAM,重量:2.4KG,雖然重了點,但在15吋筆電中算得上是輕的,且價格比MSI GS60有競力。最近神腦也在促銷,加送500GB 行動硬碟,個人覺值得列入考慮,再加上它真的衝著MSI GS60來的,想在電競筆電市場分杯羮。
產品真的沒有十全十美,等一個半月後再來看市場上還會不會有重大變化。
2015/01/30更新: MSI GS60 RAM 16GB, 128GB SDD+1T HDD 這規格的調整完全滿足我的需求。已經變成第一順位的選擇了。
因為工作需求帶著筆電到處走動,現在手上的14吋筆電雖然只有2.1公斤。但上下班坐捷運一個小時真的挺累的。宏碁那款VN7-591G-70GH 重量2.4公斤確定出局了.
工作上常做簡報,發現許多筆電都配VGA輸出接頭,要再額外買轉接線。這點不知道輕薄型電競筆電如何處理?要確認後再決定。MacBook Pro 這方便沒有問題,因為同事有這款。
2015/02/07 更新 :又找到一款符合的HP OMEN 15 ,重量只有2.13公斤,值得列入備選。可惜在PC HOME找不到這款,香港有賣啊?!
2015/02/08 MSI GS60 2PC 實機體驗心得:趁假日陪家人逛街順道去光華新天地體驗了一下,霧面螢幕符合需求,因為在辦公室光線不一定到處都可以任你調整,有時開會地點光線角度不太對就得調來調去,它可以免除這個困擾,另一點是鍵盤觸感及力道,真的是我試過的筆電中最棒的。本想請店員試一下Dynaudio 喇叭的效果,考慮現場較吵雜及用筆電喇叭放音樂的可能性太低而做罷,但耳機輸出端子有鍍金這點真的很可取,本人是音響迷,深知端子氧化對聲音輸出品質影響真的很明顯。這台如果在螢幕面板及顯色的畫質上更精進我想真的是台很完美的機子。
我的真很想建議MSI 出一台去掉Nvidia 顯卡及風扇的15吋輕薄商務機,價格壓低到四萬以下一定會很有競爭力,因為市面上的商務機規格及輕薄度真的很差,而且價格一點都不實惠。對商務人員來說獨立顯卡根本是多餘的,又耗電又增加成本及重量。
2015/02/11 華碩發表新機 ASUS Zenbook Pro UX501,也是15吋輕薄型筆電。擺明是衝著 MSI GS60 來的。我個人認為這款對我的亮點在螢幕畫質 72%廣色域(4K解晰度),重量只有2.06公斤也是有看頭。可以選 SSD 512GB配置,看起來一定會價格不菲。持續追踪中...
2015/03/07 華碩 UX501 大陸方面已有消息出來了,配置的顯卡也確認了。如果螢幕的畫質好,可能MSI GS60 會變成第二順位的選擇了。
2015/03/08 微星 MSI GS60 又有改款了,GS60 2QD(Ghost 4K)-446TW
GTX965M-2G獨顯∥128G SSD+1TB混碟支援Super RAID技術∥頂級4K UHD面板。這樣的規格有點超過我的要求,我寧可它的螢幕是1080P的解晰度就好,但給我IPS 及廣色域的規格。看來只能找嘉義胖哥客製筆電了!
2015/03/09 Apple 可能在3/9 發表 Apple Watch 之外也發表新款 MacBook Pro嗎 ? 個人是很希望會有這樣的結果,但可能性不高!
2015/03/15 已經確認 ASUS UX501 不會是我的菜,所以確認要買 MSI GS60 2QD 446TW,但這台官方規格中的4K螢幕是問題,決定找胖哥客製化成1920x1080的螢幕,配256GB SSD, 去掉1T HDD.這樣一來就能兼顧效能及輕簿.
2015/03/26 終於入手 MSI GS60 2QD ,4K 螢幕換成霧面 IPS Full HD 1920x1080, 其餘不變。
DYNAUDIO 喇叭聲音確實不錯,沒有一般筆電聲音悶在裡面的感覺,steelseries 鍵盤有點軟Q, 還在適應中。IPS 螢幕個人覺得換對了, 現在才發現原來這麼多照片的顏色在別的螢幕中都看不見或是層次少掉了。接下來要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它,順便把鍵盤彩色背光關掉,實在太閃光了。低調一點才好。真的不是拿來玩遊戲的。
2015/03/27 使用第一天,不敢背送的背包出門,但塞在保護包中放入單肩背包中也可帶出門上班。有了SSD 開機當然快了,一般Office 軟體當然是游刃有餘,接下來的重點是開VM 跑Linux / Windows 再加上 MS SQL Server 等才能看出它的能耐。工作中就是需要這樣的使用,才需要買此等配備。
2014/02/22
PC 換Z87主機板及 CPU i5 4440 心得
我的家用電腦才用了三年,主機板掛了且過了保固期,真的好樣的 ASUS 的品質也不過如此。況且我不是買那種三千元以下的平價主機板吔!沒電腦用總不能一直用筆電頂著吧,因為它的螢幕太小很傷視力,只好聽從老板的建議,把 AMD CPU 965 換下來,改成 i5 4440,主機板用 Z87-C 但還是華碩 ASUS,還好這次有三年保固,但如果三年後又壞了怎麼辦?算了吧,把它看成消耗品,花了一萬二千大洋終於有電腦可用了。
花了一個晚上重裝 Windows 7,用起來感覺上網快多了,應該是 CPU 效能較好的關係吧?其它零件都照舊含 RAM。以前網頁在顯示時有時候有點小延遲的感覺,現在使用 FireFox , Chrome, IE 11 都是飛快,比較奇怪的是 FireFox 明顯速度上有提升,反而Chrome 最無感。
花了一個晚上重裝 Windows 7,用起來感覺上網快多了,應該是 CPU 效能較好的關係吧?其它零件都照舊含 RAM。以前網頁在顯示時有時候有點小延遲的感覺,現在使用 FireFox , Chrome, IE 11 都是飛快,比較奇怪的是 FireFox 明顯速度上有提升,反而Chrome 最無感。
2011/12/21
IE6 vs Chrome 對 CSS 不同的解讀
最近在開發 Web 程式時使用 AJAX 技術來讀取後端資料庫中的資料,前端呈現 web 介面的 jsp 程式中並無使用 CSS ,反而是在 ajax 程式讀取資料後呈現 table html 語法時有套用 css 結果在IE6及 Chrome 中竟然有不同的結果。IE6 中無法正常套用 css ,出來的結果是白白的一片 table html 結果非常單調而 Chrome 卻是正常,找了半天才發現為了 Internet Explorer 6,要將 css 在前端 web 中先引入,Chrome 可以不必。
2011/12/10
用 gparted 調整 Windows 7 硬碟分割大小
最近發現當初一顆300GB的硬碟安裝Windows 7時 C 槽只規劃40GB,現在不夠用了,想到 Linux 套件中有一個可以管理 partition 的工具 gparted ,拿來先試著將 D槽調整大小果真有用,這下子不用再去找什麼非法的 Partition Magic 或 Ghost 了!
2011/08/24
SONY DVD 24X SATA 燒錄機
Windows 光碟無法安裝,搞了好幾天才知道是自己的舊DVD光碟機太老舊,讀取不穩定會造成無法讓開機光碟進入開機狀態。只好到燦坤買了一台新的,本來想Pioneer ,後來看到 SONY 這款有 SATA 介面且只要799元就買回來了。可能是太便宜了實在沒什麼利潤,光碟承盤開關進出時實在是非常不平順且不穩。但還好可以讀到Windows 7光碟並正常安裝,否則看它那個樣子真的是不開心。只能說這種便宜的產品不能要求太多,且它有一年換新保固,換了也不會太可惜。
2011/07/23
Windows 當機,無法上TutorABC課程
今天電腦突然無法使用 Windows XP 開機,明天一早的 TutorABC英語課程確定無法上課,只好打電話取消.我想要在一週內快速解決此問題,否則會有許多天無法上課,TutorABC雖然是網路英語課程,但它只能用Windows 作業系統,Mac 及 Linux 平台目前仍不支援,雖然有許多反應,但以個人上過課的經驗,可能短時間內還是只支援Windows 平台.因為客戶有電腦問題時支援工程師是透過遠端連線到客戶的電腦來處理,自己親身經歷過至少二次,很確定是利用Windows 的遠端連線來達到此項功能.
突然想到如果在Linux 中使用VirtualBox 之類的VM不知道是否可以解決不依賴Windows 開機,但剛好新買的音效卡Asus Xonar Xense 無法在Ubuntu 中正確驅動,只好打消此念頭.看來是要買一顆新硬碟及試一下Windows 7 的時候了.但這都要錢$$$!
2011/03/20
成功倒回八年前的備份資料
上週五工作遇到一個很不合理的要求,法院來文要求調出90~93年間某個系統中與客戶的連絡記錄。當時我還在上一家公司當菜鳥呢!該系統早已下線換新了,原系統負責人也換過三手且找不到人。最後在使用單位問到一個同仁有了點線索。也在資訊單位問到負責作業系統的同仁,總算知道當年與那一些系統一同執行備份。
磁帶是找出來了,但第一卷無法使用,只好一次再調出後續的三個月帶子試試。總算有一卷可以使用,但問題又來了!當年的資料庫是 Oracle 8.0.5 ,目前要還原的目的地是 Oracle 10g 的版本,不知道是否可以正常還原。還好總算成功了,接下來是將資料庫中一個個table 的資料大概看一下確認那一個才是所要的連絡記錄資料。最後總算找到也成功將所需資料匯出。
這是個人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將年代這麼久的磁帶調出來,我在想如果公司沒有一直保留備份也沒有機會調出資料。十年對軟硬體設備來說己經是好幾代了。如果現在的磁帶機沒有支援那麼久的磁帶規格有備份磁帶也沒用。所以資料一定要備份,但備份磁帶要能用,且在軟硬體都能配合的情形下還原資料才有用。
2011/01/19
USB隨身碟的怪問題
太太今天下午特別打電話給我,我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非得要在上班時間通知我.原來學校的電腦無法讀取我買給它的4GB 隨身碟.晚上回家將該碟接上我的Ubuntu 11.04 之後發現一切正常,再接到 iMac 上測試也都正常,也可以將所以檔案備一份到硬碟.但不知道為何學校的 Windows 卻不無正常讀取 ? 是中毒嗎 ?
2011/01/09
BENQ GL2230AM LCD 22吋螢幕入手
受夠了15吋ViewSonic VE155螢幕的小字型再加上這台也用了八年了,想當年花了14000多買入的,終於在2011年元月入手BENQ GL2230 這台LCD螢幕.本來是看中Acer 23吋那台,但在燦坤現場將同時在架上的22及23吋都比較一遍,因為剛好每一台都是同時展示同樣的畫面,這時就是很好比較的時機.發現BENQ GL2230 AM這台的白色較正確,整個畫面顏色也不會太暖或太冷或是像某一廠牌的明顯偏黃. 雖然只有D-Sub 介面,但價位是四千多塊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就入手了.但D-Sub 介面與 DVI 介面畫質真的有差很多嗎 ? 網路上查了一下是很多人建議使用 DVI 或 HDMI ,但如果肉眼無法很容易地分辨出來,有需要一定用數位介面嗎 ? 因為詳細看了畫面上的各種字型顯示效果都非常清晰,因為在 GNOME 桌面環境上有開字型平滑化(反鋸齒)功能,完全感受不到字型有任何不美觀的地方,唯一的特例是 NetBeans ,因為它的字型顯示不吃桌面環境的設定.
回家測試了全黑及全白畫面沒有發現亮點總算放心了!在Ubuntu 11.04 Alpha 版中使用nVidia 顯示卡工具軟體調整明暗及對比發現還是原廠預設值較佳,最後只好放棄這種調整,可能未來會買台 Spyder 3來校色吧!出場預設是Standard 顯示模式,但在 Linux 中執行遊戲時它會自動偵測調整,玩 OpenArena 時發現比以前15吋的 ViewSonic VE155 明暗對比清楚,再加上是寬螢幕解晰度為 1920x1080 視野比較寬,所以臨場感較佳.
與之前使用的 ViewSonic VE155 比較一些單眼相機拍的照片發現可能是因為是LED背光的關係,似乎預設亮度較高,因此長時間使用可能要調低亮度,否則眼睛很容易疲勞.但也因此發現iMac 的螢幕顏色紅色調的較高,所以看許多相片都較艷麗飽和的感覺.所以此款螢幕在標準模式下的顏色是較中性,適合做為修圖的用途.
最重要的是將桌面環境的字型都由12級加大到14級,看起來舒服多了.只是有許多軟體的字型都要個別再進一步設定以適應寬螢幕的顯示.
2010/06/20
過熱的 CPU , 太吵的風扇
夏天真的到了! 家中電腦沒有冷氣吹,CPU溫度高到將近50度C,風扇一路轉速跟著拉高,玩個3D 遊戲後更跨張了,CPU超過50度C,風扇轉速已達4500轉,高頻噪音已經令人快抓狂.最後CPU頻率由3.4GHz 降到 800 MHz 才稍微安靜一點.看來夏天真的要用水冷才能解決太吵的問題.
2010/05/15
解決AMD 965 CPU 風扇聲音太吵問題
新 CPU AMD 965 X4 的風扇聲一直處在尖銳又大聲的狀態,心想到底問題出在那裡.監控 CPU 溫度都一直維持在39 ~ 42 度 C 之間.但風扇轉速卻在6000多轉,難怪聲音這麼大,設定BIOS 中的 Q-Fan Function 設為 Quiet CPU Fan Mode 為 Optimal 之後就好多了! 當 CPU 溫度升高時才會提高轉速,不會一直維持在6000多轉.以自己將CPU超頻到 3.8GHz 的狀況下,溫度到達46度,此時風扇轉速約在4600上下.如果調回正常 3.4GHz 轉速會在降低, 當然聲音會更安靜.
2010/05/13
主機升級 AMD 965 CPU 與 ASUS M4A78T-E 主機板
確定 主機板壞了之後乾脆一次將 CPU 及主機板和 RAM 升級.經過三天的等待,終於回來了.第一個直覺就是便宜了電腦店的老板,因為他只負責叫貨及組裝,軟體上完全沒有動到,我的硬碟中裝的是 Ubuntu 10.04.開機後一切正常後我就抱回家了,主機板附的Windows 驅動程式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 Linux 全部自動偵測,音效卡及網卡也一樣.回家第一件是就是更新 Ubuntu 10.04 就,其它的事都沒做.
想到另一顆硬碟中的 Windows XP 就煩惱,因為主機板換了,驅動程式等都要換,光是將所附的 DVD 中 的一些驅動程式及軟體裝完及設定好就花了不少時間, 結果卻發現沒有因為 CPU 速度的提高而使 Windows XP 開機的速度加快. 對 Windows 真的很失望. 但另一方面來看, 華碩提供了很方便的設定工具軟體, 尤其是在省電節能上. EPS 可以在想要暫時不用電腦時將系統進入最省電的狀態, 結果竟然將 3.400 GHz 的 CPU 降到 0.79 GHz . 連帶的風扇轉速降到 2000 以下, 整台電腦安靜了不少. 相反的, 沒有提供 Linux 上類以的工具, 是發現光碟上有 Linux Driver 的目錄及 source code , 節能工具可能要自行再找找.
想到另一顆硬碟中的 Windows XP 就煩惱,因為主機板換了,驅動程式等都要換,光是將所附的 DVD 中 的一些驅動程式及軟體裝完及設定好就花了不少時間, 結果卻發現沒有因為 CPU 速度的提高而使 Windows XP 開機的速度加快. 對 Windows 真的很失望. 但另一方面來看, 華碩提供了很方便的設定工具軟體, 尤其是在省電節能上. EPS 可以在想要暫時不用電腦時將系統進入最省電的狀態, 結果竟然將 3.400 GHz 的 CPU 降到 0.79 GHz . 連帶的風扇轉速降到 2000 以下, 整台電腦安靜了不少. 相反的, 沒有提供 Linux 上類以的工具, 是發現光碟上有 Linux Driver 的目錄及 source code , 節能工具可能要自行再找找.
2010/04/20
工作九年電腦換成四核心Q8300
公司九年前買的電腦終於被迫要汰換,其實以Pentium D 2.8 G 的CPU 配上1GB RAM 用來開發Java 程式,使用 Eclipse 還算很順.只是真的超過年限,只好換了台 Intel Q8300 Core Quad 四核的 CPU 配 2GB RAM .跑起是有比較快,但還不至於飛快,因為用工作管理員觀察了一下,幾乎都只有一核在忙.真的夠用了!
2009/12/07
USB 3.0 還是沒出現
已經很多年沒有去資訊展了! 再加上現行網路發達及3C普及,實在沒必要去湊那個熱鬧.電腦也是夠用就好.但個人一直在等 USB 3.0介面何時會上市,看來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沒等到,只能再看看明天囉 !
2009/12/03
19吋寬螢幕ASUS vw193初體驗
昨天公司來了兩台新電腦,都配有ASUS 19吋寬螢幕 (VW193),老板竟然要我將17吋螢幕換下來.真是不知要感謝還是努力加班回報 ?! 那知換上去才知道效果比舊的17吋還糟.查了一下電子檔,發現其最佳解晰度是1440x900.可是Intel 顯示卡驅動程式並不支援,最後用1280x1050這種怪解晰度來頂著.
今天終於找到新版驅動程式,裝上後就可以使用最佳解晰度.看起來就好多了,但還是不夠好用,雖然比17吋寬,但高度竟比它低.有了這台螢幕的經驗,明年家中的15吋要換時一定考慮21吋以上.夠大才可以同時顯示兩頁文件,在比對資料時才好用!
今天終於找到新版驅動程式,裝上後就可以使用最佳解晰度.看起來就好多了,但還是不夠好用,雖然比17吋寬,但高度竟比它低.有了這台螢幕的經驗,明年家中的15吋要換時一定考慮21吋以上.夠大才可以同時顯示兩頁文件,在比對資料時才好用!
2009/11/09
Linux 開機管理程式grub會被USB隨身碟影響
最近因為要學習 embedded linux 開發,不得已安裝 CentOS ,所以當想用回 Ubuntu 9.10時,只好關機再從另一個硬碟開機。今天發現 Ubuntu 9.10無法開機了,我的天!還好之前有遇到類似的情形,只好將USB隨身碟先拔掉。再開機就正常了,可能是自己有在BIOS 設定可以用USB開機,才會有此種情形。提供給大家參考!
2009/10/26
買USB 轉 RS232 線及 RS232擴充卡要小心
為了在家練習 Embedded Linux 課程作業,在建置開發環境時發現自己的 PC 機殼後方竟然沒有 COM port (RS232) 的輸出接頭,找出主機板手冊才發現有COM port ,但還要一條接線及輸出接頭才能接到檔板.這個玩意竟然買不到,只好買 USB 轉 RS232 線,沒想到買到的竟然是無法正常通訊,最後再跑一次良興電子要指名買網友推薦的 IOGear 的 USB 轉 RS232 線,可惜買不到.我知道 PC HOME 有賣,但時間寶貴的前題下只好買一張 PCI 介面的 2 Port RS232 介面卡.這下子總可以使用了,但驅動程式只能在 Windows XP 下運作正常.光碟附的 Linux Driver source code 只能在 2.6.11 上編譯,我在 Linux 2.6.31 上無法 compile 成功.沒時間再去找問題,只好先在 Windows 上先建置 Virtual Machine 了 !
今天實在不甘心,拿著主機板手冊去找當初買電腦的老板,老板很好心地從倉庫找出一條接線給我,回家將主機板上的COM port 接起來了,現在可以在 Ubuntu Linux 下直接使用 RS232 與我的KS2410 開發板,不用自行安裝驅動程式.可是問題又來了,在上課時 CentOS 上的 minicom 是英文版,使用 minicom -s 設定好 參數後就可以用.但家中的 minicom 是中文,啟動後卻卡在那邊.最後只好 改用 screen 直接下指令,真的是簡單好用:
screen /dev/ttyS0 115200
第一個參數是 COM port 的 device 名稱,第二個參數是傳輸速率
今天實在不甘心,拿著主機板手冊去找當初買電腦的老板,老板很好心地從倉庫找出一條接線給我,回家將主機板上的COM port 接起來了,現在可以在 Ubuntu Linux 下直接使用 RS232 與我的KS2410 開發板,不用自行安裝驅動程式.可是問題又來了,在上課時 CentOS 上的 minicom 是英文版,使用 minicom -s 設定好 參數後就可以用.但家中的 minicom 是中文,啟動後卻卡在那邊.最後只好 改用 screen 直接下指令,真的是簡單好用:
screen /dev/ttyS0 115200
第一個參數是 COM port 的 device 名稱,第二個參數是傳輸速率
2009/09/08
換新顯示卡9500GT (MSI)
昨晚突然間螢幕變暗無法顯示任何東西,重開機只看到瞬間BIOS畫面.接下來螢幕一片黑,不管是用 Ubutnu 或是 Windows XP 開機都一樣. 其中一次開機看到 VGA 顯示記憶體只剩 0.74MB,這時心中已經有譜,應該是 nVidia 6200 顯示卡壞了.
今天下班到 Nova 直接買了一片 MSI N9500GT (1GB DDR2 , HDMI) 顯卡,回家換上去後開機不管是 Ubuntu 9.10 或是 XP 都不用再重裝驅動程式.因為都是用 nVidia 的 driver ,它會自動判斷.只是心中很疑感,前陣子硬碟壞了,這次顯示卡壞掉.用電腦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週邊配備才第三年就壞了兩個.是現在的製造品質變差了嗎?
今天下班到 Nova 直接買了一片 MSI N9500GT (1GB DDR2 , HDMI) 顯卡,回家換上去後開機不管是 Ubuntu 9.10 或是 XP 都不用再重裝驅動程式.因為都是用 nVidia 的 driver ,它會自動判斷.只是心中很疑感,前陣子硬碟壞了,這次顯示卡壞掉.用電腦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週邊配備才第三年就壞了兩個.是現在的製造品質變差了嗎?
2009/07/28
USB 3.0 DDR3 隔代升級的規劃
3C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實在太快,每半年或一季都有新鮮貨.追都追不完.最近看到 USB 3.0的報導讓我想到自己的PC應該是要到明年底或是後年才升級,屆時 DDR3及 USB 3.0的產品都已普及,加上CPU 隨便一顆入門級都是四核心,你說硬體真的是不用升級太頻繁.多等一下就有便宜貨,包括單眼相機也是,三四年後想換機時,我看 Canon 5D也是便宜到不像話.因為這個戰場實在太競爭了.不景氣,錢要花在刀口上啊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