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咖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咖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7/08

全家單品咖啡巴西綠翡翠初體驗

  全家這幾年做的有聲有色,在咖啡銷售上有不錯的成績,也推出了單品咖啡。從巴西玫瑰鑽到盧安達紅波旁都曾喝過,其口味確實有比美式好那麼一點,但口感都沒有讓我有深刻想繼續消費的慾望。除了有買多折扣下才會買一些存著,至少比美式強。這幾天突然又看到有新豆"巴西綠翡翠",當然就買一杯來試試,沒有折扣下,中杯七十元。在櫃台結完帳,看著頭上對這支豆子的風味的標示,相較玫塊鑽似乎比較平均,沒有特別突出的口感。買回到辦公室試喝一口,心中嗯了一下,確實沒有很突出,很平均。但至少沒有苦澀感。後來再等它溫度降下來,再喝幾口,香氣也不明顯。後味也沒有明顯回甘及甜感。

     中杯七十元的價位確實沒有吸引力,想較於一杯九十元的路易莎日曬耶加雪菲。個人寧可多花一點錢享受那一段明顯的香氣差異,偶爾對自己好一點也不錯,若是平時只是上班時間想喝點不太差的咖啡,在折扣下就會選全家的巴西綠翡翠。

 

2021/04/11

興田咖啡豆購入經驗

  自己自從習慣手沖單品美式之後,幾乎都在Cama 及路易莎咖啡買豆子,價格一般都只買到半磅三百五十元的價格。之後開始想起要買其它單品豆的念頭,剛好同事有一家位在高雄的興田咖啡豆源就順道一起買了兩包。一樣是先買種不同的日曬耶家雪菲 , 都是半磅,價格都不超過350元。幾過幾次沖煮後,發現價格合理,只要適當的手沖溫度,快速水流。風味和價格可以匹配,絶對不輸給Cama和路易莎三百五十元的豆子。風味選擇更多,接下來開始向藝伎等嚐試。

       4/15 又到貨兩種豆子,興回鮮烘咖啡豆—櫻花開熟果甜香精品豆綜合新配方。這款是用來泡拿鐵用的,豆子是由多種烘培度混合出來的。半磅一百八十元。另一款精選單品咖啡豆,杯測93分,哥斯大黎加拉斯拉哈斯莊園 日曬黑靈魂。和上次買的兩款完全不一樣。主要也是先嚐鮮,試試合不合口味。

2021/03/07

路易莎咖啡豆-水洗耶加雪菲科契爾G1

  自從愛上手沖單品咖啡之後,曾經試過兩大便利商店的單品,Cama, 路易莎及興波咖啡的手沖咖啡。路易莎日曬耶加雪菲及興波的才體驗到沒有澀味及雜味,當然這和沖煮的人有關,豆子風味當然也很重要,但價格上無法每天來一杯,實在開銷太大。所以變成買豆子回家自己手沖。換算下來,就算買半磅將近五百元的豆子,每杯沖出來的成本也比便利商店最便宜非單品的美式划算。一杯大約都在35元以下。對這種價格帶的豆子,其風味絶對是有一定的水平,對剛入門又負擔不起每杯50元以上價格的平民百姓來說真的很親民。

        重點來了,買了將近五百元的咖啡豆,回家沖出來的風味常常不理想,特別是我最喜歡的路易莎日曬耶加雪菲,明明店員手沖一杯要價95元貴的要命,但買回來的豆子沖出來的風味只有不到一半的水準,錢也是浪費掉了。經過兩次半磅豆子的浪費,決定先用較便宜的豆子來練習。這次選用的是價格只有一半左右的水洗取加雪菲科爾G1。一樣是淺烘焙的豆子,之前問店員手沖用多少水溫,他告訴我是91還是92度我實在有點忘了。

        在粗細,粉量,濾杯,水量,悶蒸相同的條件下,經由改變溫度及速度來試著比較。溫度由91~89來做不同的變化。水量間則不等到滴完就加滿,30/50/50/50/70一路快速沖入。這次終於沖出有點風味了,其實水溫不到90,澀味及雜味變的極少。開始有點心得了,之前看了一些文章及影片,有人說淺焙的豆子水溫要高一點,但我發現92~93這種較高溫的沖出來真的很難喝。也許是高溫要配合更快的水速,不然會淬出不要的口感。

        一杯咖啡的口感個人認為豆子再好,烘焙再佳,最後手沖的功夫才是決定性的影響,自己評估至少有40%~50%的成份,而不是一般30%的說法。




2021/01/31

路易莎咖啡尋豆師系列-三連霸古吉罕貝拉心得

  上次去興波咖啡後對其手沖有一定的好感,但就是手頭不寬裕喝不起半磅四百八十元以上的豆子。今天去新莊特力屋買東西,知道可以順道去路易莎輔大概念店。就去看看有什麼咖啡豆可以買回來自己手沖。

         進去路易莎逛了一圈發現,好大的一家店啊!應該是我逛過最大的一家店內空間。第一個發現是店內裝潢不同於其它店,它的深度是其它店的至少兩倍,店內多半是年輕人在看書,用筆店,滑手機。我想多半是輔大的學生吧!現在學生手頭都這麼寬恕?一樓店面後半部是烘豆廠,有超大的烘豆設備。二樓風格又不太一樣,也有洗手間。今天去是週日中午時間,人多但沒全坐滿。

         回到一樓咖啡豆展示架看了一下有那些豆子可以買,發現尋豆師系列中的三連霸古吉罕貝拉有特價,仍要四百五十幾元,牙一咬買了。原價要六百元以上呢。
三連霸古吉罕貝拉 半磅包



也順手拿了一份尋豆師系列價目表。下次把其它風味也買回來試喝一遍。這系列的豆子價格從半磅270元的路易莎經典組合到1/4磅1200元的巴拿馬藝伎日曬。最大宗的豆子是半磅300~350元的。我想這也是國內連鎖咖啡豆其它業者最大宗的豆子價格帶。我自己之前常買回來的Cama 豆子果樹女神也是這個價格帶。算一下半磅的每杯手沖豆子成本約是25元一杯左右。

       這次買的三連霸古吉罕貝拉特價換算每杯豆子成本約32元。之前常喝的完美日曬耶加雪菲G1 也大約是這個價格。至於為何選這款"古吉罕貝拉"主要是上次去興波咖啡有點過"古吉",再加上自己口味上偏好日曬及花香。所以有特價就買回來試試了!豆子一磨開就有很明顯濃郁的荔枝香氣,第一次用92度C沖。香氣沒有完美日曬耶加雪菲G1那麼明顯,但香氣及甜味仍是很明顯,温度下降後更明顯。





職業咖啡師的手沖咖啡之道-讀後感

  自己喝咖啡也有幾年了,但真正開始自己手沖咖啡也是這一年多來的事。除了一般便利商店的單品咖啡已不能滿足之外,主要也是價格及口味上的選擇性太少。也曾去試過不少優質手沖咖啡店的咖啡,但自己買豆子回家沖又是另一回事了。為了精進手沖功力,也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及看一些手沖示範影片。但總還是無法有所突破。索性找書來看,所以找了一本"職業咖啡師的手沖咖啡之道"來精進。


沖煮咖啡三大要素:時間,水及咖啡粉三項的調配組合。

時間: 燜蒸30秒,注水在2分到2分半之間完成。
溫度: 水滾後冷卻約2分鐘(93.3~96.1度)
水: 水質,水量,水粉比(1:16)
咖啡粉: 研磨粗細,中等





2021/01/16

興波咖啡第一次體驗

  對於喝啡咖也是這幾年台灣咖啡普及,也包括所有超商也賣起咖啡才養成的習慣,和一般人一樣也是從拿鐵之類有含牛奶的品項開始,再往黑咖啡或說是美式嚐試。最後定調在單品手沖淺烘焙的口味。現在自己多半是自己買咖啡豆回家,要喝時再磨豆子,手沖一杯。

        當然對各大超商的單品咖啡也都試過,最滿意的是路易莎的日曬耶加雪菲,但也是要看運氣,有時店員也會沖出水平不佳的口感。所以還是自己沖比較多,喝超商或是連鎖咖啡店的是不得已。

        對於興波咖啡的主人吳則霖是早有耳聞,在新聞或雜誌上常見對他的報導,所以早就有到訪的念頭。就在前幾週特意利用休假的平常日去一趟,店址位在華山藝文中心,現場人滿為患。門口要先抽內用號碼牌,約等待半小時後輪到我。和家人被帶到二樓座位後各點了一杯手沖咖啡,一杯是古吉日曬,一杯是巫里水洗。也各點了一份點心。因為是第一次到訪,也不趕點太貴的咖啡,先喝喝看最便宜的。也順便看了一下一樓可以買的咖啡豆,多半是半磅400元以上的價位起跳。

        整體來說,點心口味不會太甜,但份量也不大,配上咖啡剛好。每杯咖啡都是200元,都會提供一張小紙卡,簡易說明名稱及風味。重點是兩杯我是刻意點不同的,一杯水洗,一杯日曬。就如卡片上所述,但個人經過這兩杯的對比,個人還是明顯偏好日曬。該稱讚的是店員沖出來的咖啡真的沒話說,每一杯都是沒有雜味,澀味,都很順口,剩下的就只是你喜歡那一種豆子的風味而己。

        對一個手沖咖啡喜好者來說,下次有空再去體驗其它豆子的風味,最後再挑一包買回家自己沖比較划算。店內店員服務還不錯,店內風格就看個人喜好了。營業時間只到下午五點,是唯一認為比較可惜的,真的不符合咖啡店的時間。但對咖啡喜愛的人真心推薦一定要到訪。

2020/01/11

手沖咖啡溫度的重要性

  喝久了咖啡連鎖店的美式咖啡後也曾喝了一陣子便利商店的美式咖啡,確實單品或精品有比一般便宜的美式好喝,但價格不便宜。所以,也開始自己買咖啡豆回來自己磨,自己練習手沖。

  手沖咖啡的變因很多,豆子的好壞,磿豆的粗細及水粉比,水溫等都是。但自己練習了一陣子,仔細比較沖出來的結果,發現水溫若不是有溫度計的精準量測,真的很難控制。所以就花了三百多塊買了一支電子式溫度計。它顯式到小數點下一位,比起指針式準確多了,反應水溫的變化也較快。

  第一次將之前買的深烘咖啡豆用一比十五的水粉比,八十五度C的水沖出來的結果比起之前沒有精準控制的結果令我驚艷。竟然有酒味,之前憑感覺控水溫沖了不下十次,都沒有什麼酒味。可見在其它變因固定之下,水溫精準控制的重要性。

2020/01/04

Big7 林口廣華門市 柏林娜莊園咖啡體驗

  今天下午去台北馬自達濱江廠保養車子,回程肚子餓了突然想到要去林口北方麵食館吃午餐。飯後到附近走走發現了林口有家7-Eleven 門市特別大,查了一下原來是 Big7 廣華門市,一進門右手邊有博客來熱銷書販售,左邊有咖啡而且是精品咖啡。門市人座位像咖啡廳的位子,想想就來一杯手沖巴拿馬柏林娜莊園咖啡。一杯130元,店內給你精緻杯子及托盤,可以再多要個小咖啡杯。很有單品咖啡Fu 。


店員沖煮咖啡的地方

     


個人喝完後覺得如同提供客戶參考的紙卡上的介紹,這款口味厚實,中等酸度,但有些微澀感。至於所謂的風味:紅酒,紅色莓果及可可,實際體會只有在杯底聞到很明顯的可可味。在等待咖啡時有觀察了一下,店員是現場磨豆,但並不是真的用手沖,而是將濾紙放入濾杯,用滴水裝置沖出咖啡。個人認為若是真的是店員有水準的手沖,應該會如介紹紙卡的風味,但想想也不太可能,因為讓一家超商養一個有水準的咖啡師可能嗎?實在不能要求太多,一杯咖啡才多少錢,以這個價位這樣的口感,個人認為及格了,想較其它連鎖咖啡店一杯單品手沖八,九十元的價格。可以來試試及比較一下。也可以體驗其它不同咖啡豆的風味。


       巴拿馬柏林娜莊園咖啡



店員會同時給你一張介紹咖啡的紙卡

2018/11/13

外食族健身增肌推薦

  對一個上班族且早午兩餐都外食的人來說若要健身增肌減脂,食物的挑選個人有幾項大原則:
  • 高蛋白:雞肉在自助餐最容易取得,或是荷包蛋豆腐魚肉。肉類優先以牛肉為第一選擇,除了蛋白質含量高以外,它也是營養成份較高的肉類。
  • 低脂肪:斷時的那一餐可以喝開水或黑咖啡代替。
  • 青菜要有,水果吃較不甜的。
  • 低糖:含糖飲料幾乎不碰。除了他人請喝的以外。能不喝就不喝,以白開水取代。
  • 少澱粉:白飯及白麵能少吃就少吃
  • 價格不貴
在以上幾個原則下,自助餐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便利商店基本只有買有折扣的黑咖啡茶葉蛋還有無糖豆漿。而無糖豆漿我只選全家便利商店有在賣的義美無糖豆漿。至於可以攝取高蛋白及許多營養素的牛肉只能吃牛肉麵,但若能只選有肉塊的牛肉湯那是更划算,可以不用吃那一球高澱粉的麵條。或是點一盤滷牛肉外帶。湯類選擇,我認為青菜豆腐湯紫菜蛋花湯是好選擇。有人說夯番薯是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我不否認,但對運動量不夠大的人來說澱粉含量有點高。若是店裡有賣小菜,我會加點一份滷蛋及豆干之類的。西式餐飲中若是能有起司就選,因為起司中不僅含有高蛋白,也含鈣及其它維生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

  肉類我愈來愈少吃豬肉,因為一般豬是餵什麼長大的想也知道,我寧可吃雞肉及牛肉也不要多吃豬肉。至於羊肉實在是不容易吃到,不容易取得。以下列出個人常吃的店:

  • 雞肉飯:雞肉飯/油豆腐/青菜/肝連/海帶/小黃瓜/滷蛋。小菜若有毛豆我一定選,因為它含有蛋白質。
  • 牛肉麵:紅燒或清燉牛肉麵/小菜/滷牛肉,牛肉捲餅配牛肉湯是最強的蛋白質組合吃法。
  • 便當: 雞腿便當(去皮吃)
  • 水餃: 配一份蛋白質高的小菜
  • 豬排定食: 有豆腐湯就多撈一點豆腐, 再加點一樣有蛋白質的小菜
  • 火鍋: 可以加顆蛋, 再加一份肉或豆皮之類的
  • 鐵板燒: 自己再多點一份牛肉/雞肉等肉類。
  • 麥當勞: 大麥克(27克蛋白質)單點一份69元,兩層牛肉一片起司,部份生菜,營養較均衡但熱量534卡,吃起來較有飽足感。雙層牛肉吉士堡(27克蛋白質) , 59元。價格及蛋白質含量雙重考量下,單點比較划算,熱量446卡,相較大麥克份量較少較無飽足感,但以價格蛋白量來看CP值較高。嫩煎雞腿堡在熱量及蛋白質還有蔬菜含量三種因素綜合考量上是最推的選擇。最需要注意的是牛肉類產品鈉含量較多,最好不要每天吃,一週吃一次即可。麥當勞最大的優點是每一份產品都有清楚的營養及熱量標示,消費者可以自己判斷比較。
  • 肯德基:紐奧良烤雞腿堡,一份蛋白質23克。早餐: 總匯歐姆蛋燒餅蛋白質19.6克。
  • 超商: 紐奧良烤雞三明治,算是營養較均衡的一項又富含蛋白質。搭配無糖豆漿更好。水煮鮪魚罐頭,富含蛋白質。
  • 摩斯漢堡:早餐:元氣牛肉蛋堡,蛋白質含量22.8克。厚切培根和牛堡,蛋白質含量27克。

  其實,若能自行準備就可以到大賣場自行買大量的雞胸肉及牛肉真的比較划算,外食實在太貴了,又常吃到很油及不必要的過量調味及澱粉。最方便在家自己準備的我看是白煮蛋了,前一天晚上蒸好兩顆,一早就可以帶去。配個無糖豆漿蛋白質就快攝取一天所需的一半了。只是這樣的組合實在太乏味,每週我都會去吃一次胖老爹或炸雞,去皮來補充蛋白質及口腹之欲。若家人有去Cosco 會買雞肉捲及牛肉捲回來吃。也會準備不調味的堅果放在辦公室當零食吃。早餐可以自己前一天晚上先準備,買好貝果或雜糧土司,準備起司,蒸顆雞蛋,切一些水果,隔天可以帶去公司很方便也省錢。

       很多健身網紅會介紹在便利商店買一些可加熱微波的食品,但我個人不推,一來價格不便宜,二來包在塑膠中的食品又加熱,我認為會釋放出毒素,打死我都不吃。平常用塑膠帶包熱食我都不願意了,更何況是微波加熱的。


間歇性斷食搭配黑咖啡

  之前實驗證間歇性斷食,有單斷早餐或晚餐。對我來說都一樣,都很有減重效果,但我不想減重,我只想精神良好身體健康。劉乂鳴醫師在推廣的一週七餐加跑步只要是要逆轉糖尿病及三高。他又建議在斷食期間不吃任何有熱量的東西,但可以喝黑咖啡,因為黑咖啡有許多營養成份。今天早上和前幾天一樣都是早餐斷食,上班九點半買了一杯全家黑咖啡進去開了一個上午的會議,精神真的不錯,只喝了半杯,另一半留著下午繼續喝。中午先去理髪,快一點才去吃中餐,只點了牛肉湯及一個豆干及滷蛋海帶的小菜就解決了,完全沒有吃澱粉類的食物。

  這次要來斷一餐,因為天氣冷了,斷兩餐怕熱量不足會手腳冰冷。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第二天早餐一樣沒吃,利用前一天全家寄杯的黑咖啡解決,一樣開了一個早上的會到十二點結束沒吃東西。也沒有很餓,中餐去自助餐解決,挑了一個荷包蛋,一份宮保雞丁,小碗紫米雜糧飯再加一份芥蘭炒牛柳。基本上是高蛋白,不挑白飯。外面的自助餐較油這是唯一的缺點,不然要挑高蛋白飲食是很簡單,只要兩樣肉類主菜再加個蛋或豆類的配菜就可以。晚餐以一個雞肉蛋三明治再加牛蒡天婦羅解決。份量不多,結果又多吃了一個磨牙的硬餅干。反正連續兩天維持只吃兩餐,晚餐到隔天中餐間歇性斷食近十六小時。

        第三天因為睡太晚,上班開會差點遲到,連黑咖啡都沒買,也沒喝水,開會到中午才吃午餐。去吃了一碗牛肉麵。

        本週五下午五點吃完一個同事請的胡椒餅之後就沒吃任何東西,下班去跑了約一公里讓全身出汗。週六早上只喝一杯黑咖啡,就一早七點出發去太平山玩一整天,回程在五結鄉晚上六點吃客家菜。也就是斷食快二十四小時。可見我的身體愈來愈能適應斷食的生活,一天吃一餐,一週吃七餐沒有問題了。省時省錢又健康。一週下來體重減少了兩公斤。

        其實間歇性斷食主要是一天的熱量總量管制的概念,現代人運動量少但三餐吃飽飽,很多吃進去的沒代謝掉,肥胖及三高的人到處都是,只要先將食量慢慢減少或是減一餐效果就很明顯。偏偏週遭的朋友及同事都說沒法忍受肚子餓的感覺。這個其實也很簡單,那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但可以忽視它,漸漸的就會習慣,也會愛上它。反而不喜歡吃太飽容易昏昏沉沉的想睡覺的感覺。





2017/11/18

cama的黃金曼特寧心得

  還記得前一份工作公司每天提供免費的咖啡,用的豆子是黃金曼特寧,每天上班一早來一杯,下午來一杯,忘了自己是個腸胃較差的人,都喝到胃食道逆流,也因此暫停喝咖啡一陣子。直到今天換工作,公司附近咖啡店林立,才想起再來喝那餘韻無窮的黃金曼特寧,特別是喝完之後的杯底香氣,久久不能忘懷。

  上週在林口遇到一家cama,心血來潮點了一杯大杯黃金曼特寧,草味十足,和我印象中的差異很大,有點餘韻,但杯底完全沒有之前的甘甜香氣。今天再度在台北市點一杯,可能是中杯的關係,味道較濃厚,舌頭上留下的回甘久久不散,草味不明顯。果然不同店家沖出來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似乎是在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