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發財錢之後回家要先放在財位或神位一週才可以存入戶頭或拿去投資運用。
2018/05/06
石碇五路財神廟求發財錢
今年投資不順,就想到去拜財神求個發財金。在北部中石碇的五路財神廟很有名就去了。也當做去郊遊,因為地點是在山中,不像烘爐地那麼近。求發財錢就在大廳中的簿子中登記一下地址,拿個筊向財神請示一下,竟然第一下就聖杯了,可以拿一份發財錢來運用,若有賺錢要回來還願。
拿到發財錢之後回家要先放在財位或神位一週才可以存入戶頭或拿去投資運用。
拿到發財錢之後回家要先放在財位或神位一週才可以存入戶頭或拿去投資運用。
2018/04/17
iPhone 8 plus 入手使用心得分享
在前兩支HTC智慧型手機陪我超過八年的時光之後,終於投入蘋果的陣營,正式成為果粉。第一支HTC Legend , 第二支 HTC New One 都是在頭好壯壯下退役,平均都使用超過四年。HTC 是Android 陣營少數很有誠意可以持續提供軟體更新的廠家,無奈經營上的失敗,對它實在有點灰心,深怕第三支智慧型手機若再使用HTC 後續的支援可能有問題。
完全不再考慮使用其它Android 陣營手機的幾個因素如下:
2018/06/01 升級 iOS 11.4 ,對我來說這只是個資安漏洞的修補,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升級順利,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2018/06/05 APPLE WWDC 發表 iOS 12 ,看來今年秋天又有一次大更新。這就是使用 iPhone 的好處,軟體會持續不斷的更新。iPhone 5S 都還有支援,也就是三年後我都不用擔心iPhone 8 Plus 會不再做軟體更新。
2018/07/10 更新 iOS 11.4.1 ,立馬給它更新。更新後使用YouTube, LINE, Facebook , Google Map 等等,目前一切安好。
2018/09/18 更新 iOS 12.0,上班中得知可升級,就算有4G吃到飽也無法升,只能回到家透過WiFi 升級。一切順利,第一個看到的是錄音備忘錄的圖不一樣了,點開後操作介面也改了。另外多了一個測距儀的APP,玩了一下,吔,還滿準的吔!
2018/10/12 iOS 12.0.1 更新,雖然和iPhone 8 Plus 沒什麼相關,照樣給它用力更新下去。順利更新完畢,使用中沒有什麼問題。
2018/10/31 iOS 12.1 一出立馬更新,今天到公司上班一天沒有異狀,回家的公車上才發現我的收音機軟體myTuner有問題了,平時關閉螢幕還是可以繼續聽,今天變不行了,試了好幾次都是這樣。回家洗完澡後再試竟然又好了,明天通車時再試試,可能是行進中網路收訊的關係。
2018/11/01 昨天的 myTuner問題果然是誤解。今天使用沒有問題。
2018/11/02 iOS 12.1 更新後第二天使用,一切正常。
2019 : 一路更新到 12.1.4 使用一個月都沒什麼災情。
2019/03/26 iOS 12.2 更新。一年內第八次更新。那一家手機廠商有這種誠意的。
2019/5/14 iOS 12.3 更新成功。用了一整天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用了一年多數一數發現竟然更新了七次。這種服務不是Android 廠商可以提供的。
2019/7/23 iOS 12.4 更新成功,第七次更新。接下來準備迎接iOS 13了。
2019/09/20 iOS 13 終於來了。雖然網友說最好等13.1,但實在等不及了。這手機都已經入手一年半了,更新超過十次。沒有那一家廠商有這麼好的服務的。
完全不再考慮使用其它Android 陣營手機的幾個因素如下:
- 大陸機:有資安疑慮,完全不考慮
- 日本機:Sharp, SONY 市佔實在太低,後續更新也可能不長
- 韓機:完全不考慮,民族心結,韓國企業手法黑心,對台不友善,再加上同事使用SAMSUNG也是更新不夠持續及長久
- 效能:蘋果效能較佳,若沒有損壞,一般可以用四年沒問題。軟體更新也是持續且都超過三年以上。
這次沒有再忍半年看看2018是否有蘋果新機,主要是HTC New One 的照相紫光問題已無法忍受,再加上考量不需買 iPhone X,因為同事很多人有,問題不少,且是第一代,還是買比較成熟的iPhone 8 plus。
對一個家中已有 iMac 使用超過六年的用家來說,使用轉換到Apple iPhone 第一個直覺是機身質感佳及螢幕畫質較佳,使用介面友善。但有些轉換工作要做:
- 申請一個Apple ID
- 把以前在 Android 上有的App在 iOS 上也有的 App 都先裝起來,例如:LINE, Whoscall, Facebook, Chrome, Google Map, WeChat, QQ, 股市下單App, 各家網路銀行 App, YouTube, Twitter , 遊戲
- email 帳號設定
- 準備一台電腦: Windows 或 iMac, MacBook 都可以
- 下載及安裝 iTune
- 使用 iTune 備份及同步 iPhone 資料
因為我買的新機不是預裝 iOS 11.3 ,所以還要更新到 iOS 11.3。還好網路上都已確這版的穩定度已足夠,否則還要面對一些小問題。接下來是學習一些iOS 11.3 的小技巧及一堆iPhone 內建 App 及 Siri。以下說說入手不到一週的使用心得:
- Siri : 很好用,預設是中文國語,但我有切到英文也很好用,也可用來練習說英文,就沒有再切回國語了。對她說英語,但一樣可以正確回應及使用,這點不用擔心。Siri 真的很好用,這一點對Android 剛轉過來的人真的特別有感。
- iBook : 利用它看電子書,好用
- 音樂:這是我比較花時間在適應的一個,它還要和電腦版iTune搭配才能將自己的mp3 放進來。Apple Music 試用三個月真的很可怕,我目前己經下載近10GB 的音樂,佔掉一大堆空間,若還要常外出拍照及拍影片,我怕很快會不夠用。
- 行事曆, 天氣,都要重新學習操作
- 健康: 不錯的健康管理軟體,可以記錄每天走路幾步及多少公里,而且知道你爬了幾層樓,這點也很有趣,若再搭配iWatch應該有更好的發揮。
- 錄音:一開始還去App Store下載一些 Audio Recorder。其實在控制中心可以叫出來使用,它沒有出現一個對應的App 圖示。
- 備忘錄:功能強大,真的要好好利用。
- 檔案:iOS 的檔案管理和Android 不太一樣,這個要適應,是否可以將檔案由電腦透過iTune 拉進 iPhone 要再找時間試試
- Numbers, Pages, GarageBand, iMove : 這些專屬 App 目前較少用, 要再找時間好好試試。
- Podcast, iTunes U: 這也還沒機會用到
- Safari : 用過 iMac 上的電腦版,但初步用起來iOS 上的操作很不一樣,需要再多花時間試試。分享功能很方便,可以分享成訊息,郵件,提醒事項,加入到備忘錄, 將PDF加入到iBook及傳到其它如LINE, FB 等軟體。相對於Google Chrome來說在iOS 上算是相對整合性較高。
- 照片:它的分類功能強大,也可以編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
- 地圖:習慣使用Google Map ,一樣有2D/3D模式及導航及路線規劃等功能。
- 錄影:因為硬體規格的提升,錄製1080P, 4K都沒問題,問題是若你有拍影片的大量需求可能要買128G 版本,不然你就要常將錄好的檔案備份出來。
以下貼上幾張夜拍照供大家參考:
老實說,現在任何一台手機在夜間或光源較不足的情況下都不用期望有太好的拍照效果,如果要縮圖放在網路上觀看還子,若要放大洗出來那就行不通了,因為噪點都很明顯。光學物理的極限就在那裡,不然為何單眼相機的大光圈鏡頭又大又重,一顆要價幾萬塊。
電力使用:入手第四天上班忘了帶充電線,08:30 ~ 13:50 都開著股市APP,中午吃飯使用LINE及FB 及其它簡單應用再搭配使用低耗電模式,上下班坐車時各五十分鐘,都開著LINE及FB,19:30 左右到家還有60%電力,這一點讓我很安心。
初步使用,已可以全部含蓋以前使用Android 的所有功能,方便性夠,質感佳。還在新機蜜月期,對一個轉換陣營的人來說很滿意,不後悔,接下來就看它可以陪我幾年?
電力使用:入手第四天上班忘了帶充電線,08:30 ~ 13:50 都開著股市APP,中午吃飯使用LINE及FB 及其它簡單應用再搭配使用低耗電模式,上下班坐車時各五十分鐘,都開著LINE及FB,19:30 左右到家還有60%電力,這一點讓我很安心。
初步使用,已可以全部含蓋以前使用Android 的所有功能,方便性夠,質感佳。還在新機蜜月期,對一個轉換陣營的人來說很滿意,不後悔,接下來就看它可以陪我幾年?
2018/06/05 APPLE WWDC 發表 iOS 12 ,看來今年秋天又有一次大更新。這就是使用 iPhone 的好處,軟體會持續不斷的更新。iPhone 5S 都還有支援,也就是三年後我都不用擔心iPhone 8 Plus 會不再做軟體更新。
2018/07/10 更新 iOS 11.4.1 ,立馬給它更新。更新後使用YouTube, LINE, Facebook , Google Map 等等,目前一切安好。
2018/09/18 更新 iOS 12.0,上班中得知可升級,就算有4G吃到飽也無法升,只能回到家透過WiFi 升級。一切順利,第一個看到的是錄音備忘錄的圖不一樣了,點開後操作介面也改了。另外多了一個測距儀的APP,玩了一下,吔,還滿準的吔!
2018/10/12 iOS 12.0.1 更新,雖然和iPhone 8 Plus 沒什麼相關,照樣給它用力更新下去。順利更新完畢,使用中沒有什麼問題。
2018/10/31 iOS 12.1 一出立馬更新,今天到公司上班一天沒有異狀,回家的公車上才發現我的收音機軟體myTuner有問題了,平時關閉螢幕還是可以繼續聽,今天變不行了,試了好幾次都是這樣。回家洗完澡後再試竟然又好了,明天通車時再試試,可能是行進中網路收訊的關係。
2018/11/01 昨天的 myTuner問題果然是誤解。今天使用沒有問題。
2018/11/02 iOS 12.1 更新後第二天使用,一切正常。
2019 : 一路更新到 12.1.4 使用一個月都沒什麼災情。
2019/03/26 iOS 12.2 更新。一年內第八次更新。那一家手機廠商有這種誠意的。
2019/5/14 iOS 12.3 更新成功。用了一整天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用了一年多數一數發現竟然更新了七次。這種服務不是Android 廠商可以提供的。
2019/7/23 iOS 12.4 更新成功,第七次更新。接下來準備迎接iOS 13了。
2019/09/20 iOS 13 終於來了。雖然網友說最好等13.1,但實在等不及了。這手機都已經入手一年半了,更新超過十次。沒有那一家廠商有這麼好的服務的。
2018/02/06
2018/01/15
2018/01/14
2018~2024 式馬自達3入手及後續保養心得
在入手Mazda 3 2018年式之前,看過Nisson Sentra , Altis, 還有 Mazda 6, CX5。在以下幾個綜合考量下決定購買馬三。
2017/11下訂,2018年1月終於交車了。下午交車完立即各種路況開一遍,白天開到天黑,除了想快速適應車子的操控外,主要是想知道新車有沒有任何問題。
內裝:買的是尊榮進化版,也就是入門款再上去那一級,我個人不喜歡太多電子配備,特別是電子手煞車,內裝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和其它廠版比較起來質感好多了,座椅背部支撐性良好,久坐不會累。
車內空間:一堆人都說馬三後座很小,但實際坐進去173 公分的男生還是很夠用。當然比不上馬六這種大型房車,但很夠用了。
操控:一如試車兩次的表現,過彎及山路上坡給人很有信心,油門輕踏即可,若要更直接有力可以切到Sport 模式可以更明顯感受到馬力輸出,否則一般情形下輕踩油門就可以很平順的反應,到是不用特意切到Sport模式。入手後前兩天立即試了高速公速來回,106縣道山路及青山路壽山路等,另外也開到桃園角板山公園,這一路也是彎曲的路。方向盤很輕巧,轉彎很輕鬆不費力。此車變速箱讓人幾乎沒有感受到換檔的延遲感,根本無法查覺它有在換檔,油門踩下去,就很平順的速度跟上來。
煞車: 和油門類似,兩天下來我很少大力踩煞車,輕踩就可以有很平順的煞停效果,也可以讓乘客比較舒適的感受。
隔音:隔音上在高速行駛某些路段時底盤及會有明顯聲音傳來,其它外部聲音倒是隔絶的不錯。
底盤及避震: 偏硬的路面回饋,能明確的反應路面起伏,個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看個人喜好。
行車記錄器: 業務送的 Mio 688s 大光圈GPS 行車記錄器,前兩天使用發現錄影畫面都偏水藍色,也不太清晰,原來是鏡頭的保護膠膜沒有撕掉。個人覺得時速限制有時在高速公路上和一般道路的重疊路段會有誤警示之外,限速照相預警功能很實用。
導航: 業務送的原廠導航一開始真的無法適應,畢竟使用手機版的Google Map 導航介面太習慣了,一下子轉不過來。不過幾次下來就能適應它的指示方式。道路上一路上都會有語音提示要減速,因為已經過速了。也是因為馬力足夠,油門稍微採重一點就超速了,一路上會覺得提示語音很煩。
倒車顯影:這功能也很實用,但也不能完全依賴,雖然其鏡頭已經很廣角了,尤其在停車時左右照後鏡還是要看一下。
盲點偵測:是因為這項功能才買尊榮進化版,否則當初可能只買入門款。
GVC : 這功能讓其它乘客在連續彎路或是過彎感到較少的擺動,乘坐起來舒服多了。
音響: BOSS 音響其實只是很普通的品牌,對我這種音響迷來說真的不是什麼高級牌子,也不用期望在百萬元價位以下的車子中期待有什麼高級音響,只要車子隔音效果不差,聽音樂不會受太大干擾即可。至於什麼空間感,高低音水平,實在是別想太多,那要自己再去改裝好的音響才能達到我這種音響迷的要求。
MZD Connect : 七吋中控螢幕,操作直覺,很容易上手。
前兩天已開了280多公里,看了那一本厚厚的手冊上說的,不需要磨合,所以就高速及一般道路都隨意開。而且是兩個人交換開,兩天下來都很滿意。買車前已和內人在南北多家營業處試開過多次,也比較過同級距的國廠車,不論是外形,質感,操控都是兩個人有共識,所以入手後應該是不會後悔,最大的差異是前一台車是1500CC 小車,要適應現在的新車,哈哈!買車容易養車難,後續會針對以下項目更新資料/影片/照片提供大家參考,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發問:
2018/07/01 里程數 7700公里,業務通知導航圖資更新,和業務連絡後開車去濱江廠請技師更新。十分鐘就更新完回家,沿途使用沒有問題。但之前有一次在台北市出現兩個路口明明是單行道不能左轉,卻指示要左轉的問題要再找時間去試試。
2018/07/14 完成六天五夜花東之旅,從台北出發總里程數約一千五百公里。全程除了在蘇花公路及玉長公路及回程南迴公路有許多彎路外,在花東都是輕鬆的快速直線道路,是一趟非常過癮的開車之旅。在高速公路上也曾多次試著將速度拉高到155公里,問了坐在副架駛位子的人,她都沒有感到和時速120時有什麼差別,實在是沒有太多長路段可以維持在高速,否則應該試試170公里以上是什麼感覺。里程數已經來到九千二,已經購入滿六個月,符合進廠保養的標準了。目前車況良好,沒有任何異狀。
2018/07/15 進廠做一萬公里保養,花了三千多元(含洗車及打臘)。
2018/08/05 開去苗栗玩,路邊停車沒看到右前方水溝,直接右前輪入溝,硬著頭皮倒車,從水溝中爬出來。低頭下去看底盤及身車,沒看到什麼傷痕,回程開高速公路回家也沒事。但入水溝那一刻心都涼了,"扣"好大一聲,很結實的一聲,心想車子可能要拖吊了,結果沒事。回程經過高速公路也沒異狀。等下次保養再請技師看一下了。
2018/09/23 中秋節三天連假回南部再回來,里程數已達11000公里。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把時速拉到160公里,穩得很!
2023/9/15 馬三入手已經開了5年8個多月,平時是上班10公里內的代步工具。車子本身沒什麼問題,目前仍然是到原廠濱江廠保養。只能說2.0的車保養起來有點花錢。平時也很少清洗打臘,只有一次花了1800元給人手工洗車。
2024/9 月收到馬自達原廠召回,安排了一個下午回濱江廠更換引擎內零件,結果另外換新了一個元件,多花了三千多元。心裡很不爽,是利用召回假借名義又把錢賺回去嗎?不想因為召回做白工嗎?
- 用途:兩人世界,遊山玩水
- 養車成本:油耗,維修成本,總車價每年攤提成本
- 操控性:好開,不容易累
- 安全性: 高
- 外觀:好看
另一半最中意 CX-5, 我個人中意 Mazda 6。最後因為家附近巷子太小不好轉彎,所以馬六剔除,CX-5 油耗及車價每年攤提成本太高也不納入考慮。總車價在八十萬以內,又能過得了狹小又兩旁停滿車子的巷子最符合。
2017/11下訂,2018年1月終於交車了。下午交車完立即各種路況開一遍,白天開到天黑,除了想快速適應車子的操控外,主要是想知道新車有沒有任何問題。
內裝:買的是尊榮進化版,也就是入門款再上去那一級,我個人不喜歡太多電子配備,特別是電子手煞車,內裝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和其它廠版比較起來質感好多了,座椅背部支撐性良好,久坐不會累。
車內空間:一堆人都說馬三後座很小,但實際坐進去173 公分的男生還是很夠用。當然比不上馬六這種大型房車,但很夠用了。
操控:一如試車兩次的表現,過彎及山路上坡給人很有信心,油門輕踏即可,若要更直接有力可以切到Sport 模式可以更明顯感受到馬力輸出,否則一般情形下輕踩油門就可以很平順的反應,到是不用特意切到Sport模式。入手後前兩天立即試了高速公速來回,106縣道山路及青山路壽山路等,另外也開到桃園角板山公園,這一路也是彎曲的路。方向盤很輕巧,轉彎很輕鬆不費力。此車變速箱讓人幾乎沒有感受到換檔的延遲感,根本無法查覺它有在換檔,油門踩下去,就很平順的速度跟上來。
煞車: 和油門類似,兩天下來我很少大力踩煞車,輕踩就可以有很平順的煞停效果,也可以讓乘客比較舒適的感受。
隔音:隔音上在高速行駛某些路段時底盤及會有明顯聲音傳來,其它外部聲音倒是隔絶的不錯。
底盤及避震: 偏硬的路面回饋,能明確的反應路面起伏,個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看個人喜好。
行車記錄器: 業務送的 Mio 688s 大光圈GPS 行車記錄器,前兩天使用發現錄影畫面都偏水藍色,也不太清晰,原來是鏡頭的保護膠膜沒有撕掉。個人覺得時速限制有時在高速公路上和一般道路的重疊路段會有誤警示之外,限速照相預警功能很實用。
導航: 業務送的原廠導航一開始真的無法適應,畢竟使用手機版的Google Map 導航介面太習慣了,一下子轉不過來。不過幾次下來就能適應它的指示方式。道路上一路上都會有語音提示要減速,因為已經過速了。也是因為馬力足夠,油門稍微採重一點就超速了,一路上會覺得提示語音很煩。
倒車顯影:這功能也很實用,但也不能完全依賴,雖然其鏡頭已經很廣角了,尤其在停車時左右照後鏡還是要看一下。
盲點偵測:是因為這項功能才買尊榮進化版,否則當初可能只買入門款。
GVC : 這功能讓其它乘客在連續彎路或是過彎感到較少的擺動,乘坐起來舒服多了。
音響: BOSS 音響其實只是很普通的品牌,對我這種音響迷來說真的不是什麼高級牌子,也不用期望在百萬元價位以下的車子中期待有什麼高級音響,只要車子隔音效果不差,聽音樂不會受太大干擾即可。至於什麼空間感,高低音水平,實在是別想太多,那要自己再去改裝好的音響才能達到我這種音響迷的要求。
MZD Connect : 七吋中控螢幕,操作直覺,很容易上手。
前兩天已開了280多公里,看了那一本厚厚的手冊上說的,不需要磨合,所以就高速及一般道路都隨意開。而且是兩個人交換開,兩天下來都很滿意。買車前已和內人在南北多家營業處試開過多次,也比較過同級距的國廠車,不論是外形,質感,操控都是兩個人有共識,所以入手後應該是不會後悔,最大的差異是前一台車是1500CC 小車,要適應現在的新車,哈哈!買車容易養車難,後續會針對以下項目更新資料/影片/照片提供大家參考,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發問:
- 維修服務
- 1000 公里進場保養 : 兩週後開滿1000公里,回濱江廠保養,檢查後沒有任何問題,免費洗了一次車。
- 10000 公里保養
- 20000 公里保養
- 長期油耗表現
- 保養成本
- ...
2018/07/01 里程數 7700公里,業務通知導航圖資更新,和業務連絡後開車去濱江廠請技師更新。十分鐘就更新完回家,沿途使用沒有問題。但之前有一次在台北市出現兩個路口明明是單行道不能左轉,卻指示要左轉的問題要再找時間去試試。
2018/07/14 完成六天五夜花東之旅,從台北出發總里程數約一千五百公里。全程除了在蘇花公路及玉長公路及回程南迴公路有許多彎路外,在花東都是輕鬆的快速直線道路,是一趟非常過癮的開車之旅。在高速公路上也曾多次試著將速度拉高到155公里,問了坐在副架駛位子的人,她都沒有感到和時速120時有什麼差別,實在是沒有太多長路段可以維持在高速,否則應該試試170公里以上是什麼感覺。里程數已經來到九千二,已經購入滿六個月,符合進廠保養的標準了。目前車況良好,沒有任何異狀。
2018/07/15 進廠做一萬公里保養,花了三千多元(含洗車及打臘)。
2018/08/05 開去苗栗玩,路邊停車沒看到右前方水溝,直接右前輪入溝,硬著頭皮倒車,從水溝中爬出來。低頭下去看底盤及身車,沒看到什麼傷痕,回程開高速公路回家也沒事。但入水溝那一刻心都涼了,"扣"好大一聲,很結實的一聲,心想車子可能要拖吊了,結果沒事。回程經過高速公路也沒異狀。等下次保養再請技師看一下了。
2018/09/23 中秋節三天連假回南部再回來,里程數已達11000公里。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把時速拉到160公里,穩得很!
2023/9/15 馬三入手已經開了5年8個多月,平時是上班10公里內的代步工具。車子本身沒什麼問題,目前仍然是到原廠濱江廠保養。只能說2.0的車保養起來有點花錢。平時也很少清洗打臘,只有一次花了1800元給人手工洗車。
2024/9 月收到馬自達原廠召回,安排了一個下午回濱江廠更換引擎內零件,結果另外換新了一個元件,多花了三千多元。心裡很不爽,是利用召回假借名義又把錢賺回去嗎?不想因為召回做白工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