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最大的能源是資料,或是說數據。它仍得工程師們去定義,去寫程式收集或是開發爬蟲程式去爬回來,老實說這些都還是人在做。幾天前台灣Google 總經理說出了實話,人工智能現在還在石器時代階段。也就是業界所謂的弱人工智能階段,大家都還有機會。目前只是在個別小領域實作,就連自己公司在國內算大公司的資訊單位仍沒有一個專職的單位及人員編制來做這部份。點子的發想,實務的應用都仍無明顯的效益,只是別人有我們也要有。
就拿智能文字機器人來說吧,國內就那幾家在做,很多企業都有上線相關系統在客服方面的應用。但普遍的客戶觀感就是不夠聰明,特別是在中文語意理解上,一般民眾會認為他只是比幾年前的關鍵字搜尋技術強一點點而已。Google 的BERT 或是 Transformer 雖然表現很好,但那只是和以前相比,在人們的觀感上還是不夠好。前後文的理解上仍沒有像人那麼聰明,只是技術人員的努力是有點進步,大家可以看看市面上的語音互動機器人產品或是互動對話型助理家電就可以明白這點,它很局限,只在人們有定義好的範圍內能回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