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Panasonic DMC-LX100 讓我糾結,但還是入手,初步分享心得

  終於親手試過DMC-LX100,又在YouTube上看過一堆國內外的介紹及體驗影片,應該是決定這台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買公司貨或是水貨。再加上這台已經是2014的機子,也應該要出新機了。

  至於為何從SONY RX100 , Panasonic LX10 最後變成 LX100 呢?最主要是畫質及操作的手感,反而將最早的可放入口袋大小為考慮的主因去掉了。以下是放在我手掌中的大小,雖不比不上SONY RX100 的小巧,但也算的輕巧及兼顧握感及功能。


還沒裝上閃光燈的背面照



       在考慮兩天後決定要入手水貨了! 期待接下來分享試拍照及錄影檔給大家。以下先以iA 模式(儍瓜模式)拍一下最大光圈F1.7 小試景深及近拍效果:


光圈先決, F8


入手的這兩天剛好天氣不佳,再加上操作介面和我的Canon 400D完全不同,仍在努力適應中。

室內
夜間戶外



錄影功能測試



請切到 FullHD 1080P觀看,手持錄影。看起來沒有很清楚,原來是剛入手不會操作,竟然使用F1.7 最大光圈在錄影,我的媽啊!這算錯誤示範,以下是白天戶外試拍一:F8, 手持


白天戶外試拍二:



白天(陰天)錄的:

     這台相機還有4K錄影功能,但是我不會去使用它,因為一般人沒有4K螢幕或電視,再加上錄下來的檔案很大很佔記憶卡空間我就省略不測試這個功能了。

照相功能目前還在熟悉中,等一週後再來仔細分享,避免拍的不好造成反效果。


     

2017/03/26

塵封已久的Canon 400D舊照

  最近打算添購一台好的隨身機,從一開始鎖定的SONY RX 100 V變成 Panasonic LX10 ,到最後為了畫質應該是 Panasonic LX100 了,一來是不需要一定是尺寸小到可以放到口袋的機子,只要是方便攜帶即可,但畫質不能差,價錢也不要太高。

  在還沒有購入新機前,整理一下塵封已久的Canon 400D 拍的舊照。





2017/03/15

SONY RX100 太讓我驚豔的隨身相機

  好久沒有攝影了,不想用那爛的要命的手機及笨重的單眼,也不想用消費型數位相機。沒想到讓我找到一台可以沒有負擔的帶在身邊,隨手輕鬆拍,又有近單眼的畫質,也可以4K錄影。沒想到真的有,而且已經出好幾代了。它就是SONY RX 100 M5。 

       手上的HTC NewOne M7 用了快四年了,本來打算等iPhone 8再來換新機,但手機拍照效果及品質都不滿意,就算 iPhone 8 的雙鏡頭有多好,畫質也不能比得上SONY RX 100,再加上沒太多時間在假日扛著單眼相機專程外出拍照,輕巧的隨身機又有高畫質的機子就可以滿足我隨時想拍就拍的需要。
       幾個月前印象中在台北市開封街有一家SONY手機及產品專賣店,結果最近要去現試一下機子落空,店已經關了。只好再找機會去三創看看了。

      去三創SONY專賣店實際試用了一下,第一印象是機子太小了,實在不好掌握。再加上店員愛理不理,請教個操作也態度不好只好另外再到相機街另一定專賣SONY的店去試用。結果也是一樣,大小了,實在不好握。

  再經過一週的網路爬文,結果竟然把焦點轉向PANASONIC LUMIX LX10,參考了國內外比較,在價格及拍照畫質及錄影都不輸給 RX 100之下(當然對焦還是RX100的強項),我決定轉台了,這也是始料未及的一點。接下來在網路上又找了一堆文章,竟然發現LX100才是我要的。

2017/03/05

理膚寶水防曬乳使用

  最近發現自己臉上的黑斑愈來愈多,更怪的是都在我的右臉,仔細回想才發現每天坐公車上班都坐在右邊為多,太陽一曬都集中在右臉都不為過。在老婆的提醒之下也開始準備來使用防曬乳,本來想用老婆手上正在使用的品牌,但最近看到以下新聞報導,決定挑一個來使用:

結果生活上最常聽到的是理膚寶水這個牌子,品項名稱:安得利清爽極效防曬乳,但看到價錢真的嚇到。男人對保養品沒概念,一小瓶50ML要一千多元,這是在搶錢嗎?剛好家裡附近的藥房有在賣,也剛好特價,只要八百元,這才買的下手。仔細一看也很想罵人,特價是因為保存期限三年,只剩一年就過期了,原來是在清庫存。罵歸罵,誰叫我沒錢花在保養品上,只好買來用了,主要也是因為太太最近去做去斑雷射,術後每天外出都要擦防曬,也正好可以來試試效果,一人買兩人都可用。

  幾天用下來個人感覺很怪,因為以前去海邊玩只有在夏天太陽很強大才塗,現在是每天都塗在臉上,一整天下來都是那個味道很不習慣。但也沒法子,買來就是要用,希望我的斑不要再多出來,可以省去花錢打斑。

Spring Framework 技術應用觀察

  對於一個以Java技術來開發Web Application 的人來說,在台灣的企業十年前能用Framework 的真的不多,多半是停留在JSP/Servlet 的技術層次。特別是十年前或更早以Java 開發好及已上線的系統。若該系統沒有下線一路使用到現在,這維護成本會提高,特別是在想要大改動架構的狀況。

  最近工作接下了一個委外開發的新系統,使用到Spring Framework 4,要接手維護才發現可以接的人有限,同仁多半停留在JSP/Servlet的技術水平,更別說知道什麼是IoC, AOP 了。想要引導他們學習進入Spring 的應用那得找幾本中文書入門,結果是少的可憐,英文對他們更是苦差事也不用考慮英文書了。從這一現象來看,國內使用此技術的人應該算少數,有也是自行學習偏多。和.NET 比起來在中文書籍的數量就可以明顯看出來。看來技術上的學習資源要加強,否則要推廣不容易,再加上OO , Design Pattern , Ioc, AOP 等沒有概念的情況下會更加困難。